2012年10月1日 星期一

孩童太早玩iPhone iPad 失專注力

孩童太早玩iPhone iPad 失專注力        
2012-01-13













  
      智能手機和電子產品普及,除了成人外,小孩亦現「機不離手」的現象。有調查顯示,近8成兒童在2歲已接觸i產品(iPhone或iPad),家長正面對兒童或專注力不足的問題。



不少孩童自少已接觸電子產品,玩智能手機逐漸成為習慣。

  在網頁youtube,一段名為「baby iPad magazine」的短片。外國一名女童自小玩iPad,習慣了用手指輕撥熒幕,便可瀏覽資訊。女孩因此形成閱讀習慣,看雜誌時亦以同樣方式嘗試「掀」紙張,但屢試不果。

  而本港,5歲小孩陳柏諺,自3、4歲時開始接觸iPhone,以此作遊戲機,尤喜歡玩賽車類刺激遊戲。他的媽媽表示:「當兒子乖、讀書成績好時,便會讓他玩iPhone作鼓勵。但一星期只准他玩1至2小時遊戲,避免他近視和專注力不集中等問題。」

傳統玩具助學習

  信和集團旗下商場早前以問卷形式,就摺紙藝術與兒童專注力問卷調查,訪問了200位有8歲以下年幼子女的本港家長。結果顯示,78%小 孩從2歲始接觸iPhone或iPad等電子產品,65%受訪家長指,現在小孩專注力問題已開始影響學習,75%稱小孩很難集中專注於一個約30分鐘的非 電子產品類型的活動,如畫畫和練鋼琴。

  另外,調查反映,85%小孩最常玩的遊戲是iPhone或iPad等電子產品,55%小孩每天最少用1小時於此。

  社會變遷令電子產品普及化。兒科專科醫生李家仁指出,現時父母都用iPhone或iPad逗孩子高興,為求令孩子「坐定定」,這是非常 普遍的現象。 但他說:「兒童太早接觸iPhone或iPad並非好事,應該增玩傳統玩具,如火車、積木等,有助小孩學習手眼協調;同時,亦可從玩樂中增加與人相處的學 習機會。」

摺紙增專注力

  優質治療及教育中心註冊職業治療師鐘蔚瑜稱,摺紙可訓練兒童的專注力、耐性及提升創作力。電子產品是一種單向的溝通渠道,但學習摺紙卻是一種雙向的互動溝通。小孩和父母可透過一起摺紙,而增加小孩對外界的接觸,可藉此提升溝通及社交能力。

  鍾蔚瑜稱:「不論是平面或立體的摺紙創作,都能發揮小朋友的思考,如摺一隻紙鶴,雙手必須作不同程度的配合動作,如前二三指的移動方式、手指和小手肌所用的力度,同時雙眼要專注,即手、眼、腦三方面的配合,便可訓練他們對小步驟的靈活性及附性。」

  香港摺紙社會長關澤鎏指,摺紙可啟發孩子思考,培養循序漸漸的學習態度,透過摺紙,孩子更容易明白立體的概念;而親子一同參與摺紙過程,更可增關係。

新聞通識

  眼科視光師指,兒童使用電子產品做打機用途,已成社會趨勢,長期會令眼部調節機能加重負擔,患上近視;續提醒家長應勸喻子女遵守「20-20-20法則」,即每使用電子產品20分鐘,便讓雙眼休息20秒,望向20呎外的景物。


本文經授權,轉載自《晴報》

101學年度上學期專業團隊服務時程表

目前專業團隊服務時間暫訂如下:

職能治療本次核定 九位學生9小時
到校服務時間為10/18(四)、11/8(四)、12/6(四)上午8:00~11:10

物理治療本次核定二位學生4小時
到校服務時間為10/30(二)、12/18(二)上午8:00~10:00

語言治療本次核定七位學生7小時
到校服務時間為11/23(五)、12/28(五)上午8:00~11:30

若有疑問請來電詢問,謝謝^^